本报北京10月27日讯(记者赵建国)物价在特定阶段的波动,不仅反映着商品的供求状况,而且是关系百姓生活各个方面的“晴雨表”。有关部门今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,不同人群对于物价波动的反应,与地域、学历、收入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。
调查发现,与以往不同的是,60%以上的居民对于物价波动无明显反应,认为基本可以接受的占55.5%,认为完全可以接受的占9%。认为很难接受和比较难接受的分别只有3.1%和15.4%。在城市,完全和基本可以接受的超过了70%,而农村居民这一比例也达到50%左右。
从地域来看,沿海地区居民对物价变动的适应程度明显好于内陆地区,说明居民对物价波动的承受能力与地区经济消费水平直接相关。另外,对物价变动接受的程度还与年龄、文化程度、性别均有关:文化程度越高,接受程度也越高;其中20至29岁之间的青年人大多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,家庭负担小,对物价变动最不敏感,可以接受变动的比例达68.1%;男性接受的宽容程度要比女性稍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家庭月收入不足400元的城市家庭中,只有40%左右的居民表示可以接受物价的波动,而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中,这一比例达90%之多。不过,随着普通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,这种对物价变动承受力的悬殊差距会逐步缩小。
这次调查是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武汉、成都、保定、宁波、绵阳、锦州、咸阳等10个大中城市,以及荆州、江门、宁波等7个地区的农村,采取多段随机抽样的方法,在18至65岁之间的城乡居民中进行的。